產(chan) 品分類
Product Category惡臭汙染的產(chan) 生及發展 惡臭汙染由來已久。自然界的新陳代謝會(hui) 產(chan) 生一些天然的惡臭源,例如沼澤地的惡臭氣息、山林瘴氣等;人類在自然界的繁衍生活增加了惡臭汙染源,例如惡臭的食物、生活垃圾、人力排泄物及其家禽家畜的代謝產(chan) 物。但是在生產(chan) 力不發達的時期,惡臭問題並沒有受到人們(men) 的關(guan) 注。這是因為(wei) ,一方麵人們(men) 會(hui) 遠離惡臭源來修建自己的居住場所;另一方麵,由於(yu) 人口相對,人們(men) 居住較分散,生活過程中產(chan) 生的惡臭會(hui) 迅速的擴散稀釋;第三,當時大多數人口都為(wei) 了解決(jue) 溫飽問題辛苦勞作,無暇顧及環境中的惡臭汙染。
隨著生產(chan) 力的發展,人口迅速增加,大量的人口聚集在城鎮,人們(men) 的生活環境開始變得狹小擁擠。例如,1600年,倫(lun) 敦人口已超過10萬(wan) ;到1811年第二次英國人口普查中,倫(lun) 敦人口已突破百萬(wan) 。當時,下水道等公共衛生設施並不完善,大量的生活廢棄物和代謝產(chan) 物隨處丟(diu) 棄,使得城市中臭氣熏天。同時,霍亂(luan) 等傳(chuan) 染性疾病經常性爆發,危及了許多生命。直到19世紀,倫(lun) 敦的斯諾博士和巴黎的路易斯.帕斯特發現了受汙染的水源與(yu) 疾病之間的,人們(men) 才認識到,河流的惡臭汙染和揮發性物質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因素。
同時,在生產(chan) 的發展過程中,出現了一些惡臭汙染嚴(yan) 重的企業(ye) ,例如屠宰場、製革廠等。這些企業(ye) 的興(xing) 起,使城市環境更加惡化,迫使政府不得不出台一係列法規進行幹預。因此,歐洲早的有文字記錄的法規中就有關(guan) 於(yu) 惡臭汙染的記述。這些早期的法規具有地方性質,主要針對屠宰場和製革廠等產(chan) 生難聞氣味的行業(ye) ,建議這些行業(ye) 應該在城鎮以外或者河流下遊進行生產(chan) 。
19世紀末,歐洲資本主義(yi) 的發展處於(yu) 繁榮上升階段,工業(ye) 化進程導致工業(ye) 企業(ye) 規模擴大,城鎮化加快,更多的城市居民區遭受到惡臭汙染。1858年夏季,泰晤士河發生嚴(yan) 重的惡臭汙染,為(wei) 了抵製惡臭,國會(hui) 大廈將窗簾用氯化鈣處理,但也收效甚微。在泰晤士河惡臭爆發的高峰期,英國國會(hui) 一度修會(hui) 。為(wei) 解決(jue) 惡臭問題,英國國會(hui) 修建了倫(lun) 敦市的主排汙渠,使汙水沿著泰晤士河岸邊排入大海。其它國家也紛紛采取措施,完善公共設施,抵製惡臭汙染。
通常,惡臭造成的擾民問題受感官法規的約束。造成難聞氣味的行業(ye) 要坐落在遠離居民區的地方。一旦發生爭(zheng) 執,由相關(guan) 部門進行仲裁。同時,由於(yu) 惡臭汙染,居民與(yu) 企業(ye) 間糾紛不斷,歐洲許多國家紛紛頒布了《擾民法》,將惡臭列為(wei) 感官公害加以約束。
作為(wei) 一種習(xi) 慣法,《擾民法》的基本原則直到今天仍在使用。然而,為(wei) 了實現對全體(ti) 公民的統一的保護,社會(hui) 上越來越需要更加清晰統一的法規。同樣,工業(ye) 企業(ye) 也需要一個(ge) 可預測的清晰的行為(wei) 標準,以便計劃在環境管理方麵的投資。近年來,作為(wei) 歐盟統一市場的產(chan) 物,歐洲開始以經濟發展促使環保法規的統一化,然後實現歐盟競爭(zheng) 條件的統一化。這些發展促進了建立在惡臭汙染影響評價(jia) 和惡臭排放標準定量化的基礎上的法規和綱領的製定。
*個(ge) 具有重要惡臭汙染影響評價(jia) 標準的行業(ye) 是高密度的畜禽養(yang) 殖業(ye) 。1971年,荷蘭(lan) 針對現有和新建的養(yang) 豬場頒布了一項切實可行的法規,根據養(yang) 豬場生產(chan) 能力,即豬的數量,決(jue) 定養(yang) 殖場與(yu) 居民區之間的小防護距離。這項法規初隻是根據公共衛生工作人員的經驗而定的。迫切需要對定量計算惡臭排放的方法進行研究。在荷蘭(lan) ,由於(yu) 人口密度大,工業(ye) 農(nong) 業(ye) 生產(chan) 密集,經濟發達,人們(men) 迫切需要有關(guan) 惡臭汙染影響評價(jia) 的法規。1984年,荷蘭(lan) 頒布了針對工業(ye) 源惡臭的定量化空氣質量大綱。大綱建立在嗅覺計測試惡臭排放的基礎上,並使用擴散模型預測超過某一極限值的小時平均濃度的出現頻率。1984年,荷蘭(lan) 的國家公共計劃、房屋、環境部頒布了兩(liang) 項排放標準。對現在工業(ye) 企業(ye) 要求標準較低,對新建的工業(ye) 企業(ye) 要求標準較高。這些法規自1984年至1995年實施以來,對於(yu) 減少汙染地帶周圍居民的投訴起到了顯著作用。但在實施後的幾年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。1995年,荷蘭(lan) 出台了更具有操作性的方法,現已被寫(xie) 入2000年的荷蘭(lan) 排放標準大綱。測試方法的發展可以促進法規標準的製定和實施的發展。
荷蘭(lan) 的實施方法在其他的一些北歐國家也得到普遍性推廣,如德國、丹麥等。比利時開展了一項係統計劃發展法規用於(yu) 環境惡臭管理。愛爾蘭(lan) 環境保護署為(wei) 畜牧養(yang) 殖業(ye) 等具體(ti) 行業(ye) 製定了惡臭標準。
為(wei) 了進行執法,必須定性定量的反應惡臭的汙染狀況,推動了惡臭的測試技術的不斷進步。1848年,歐洲出現了有關(guan) 惡臭閾值的報道。19世紀末,學者們(men) 開始了嗅覺計測試惡臭的研究工作,並不斷深入、完善製定出一係列的測試標準。2003年4月,EN13725:2003標準正式頒布,替代了歐盟各國的國家標準,成為(wei) 歐盟惡臭測試的統一標準。20世紀中期,日本研究出“三點比較式臭袋法”在東(dong) 南亞(ya) 各國推廣普及,並於(yu) 2002年頒布質量控製指南。
20世紀80年代,經曆了改革開放,我國的工業(ye) 、農(nong) 業(ye) 、商業(ye) 等各項事業(ye) 飛速發展,特別是一些食品、化工、製藥等新型化工合成產(chan) 品的引進,城市汙水處理廠、垃圾處理場等城市基礎設施的興(xing) 建等諸多原因,城市惡臭問題引起了環保部門的關(guan) 注。天津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早開始了惡臭的研究,引進了日本的“三點比較式臭袋法”,起草了GB14554-93《惡臭汙染物排放標準》,建立了國家環境保護惡臭汙染控製重點實驗室。國家環境保護惡臭汙染控製重點實驗室是我國*一個(ge) 專(zhuan) 門研究惡臭汙染的實驗室,它的成立標誌著惡臭環境學的研究邁上了一個(ge) 新的台階。
電話
微信掃一掃